奥谱天成光谱仪:解析食品检测的科技密码
在食品安全备受关注的今天,奥谱天成光谱仪凭借前沿科技,成为食品检测与分选领域的 “秘密武&器”。它如何精准识别食品成分、把控品质?让我们从基础原理开始探寻。

1. 光纤光谱仪
光纤光谱仪通过光纤探头收集光信号,将光引入仪器内部,经过入射狭缝、准直物镜、光栅等部件,光信号被分解成不同波长的光谱,最后由阵列探测器转化为数字光谱。这种设计让它能深入潮湿、腐蚀性等复杂环境,对各类食品进行非接触式采样,大大提升了检测的灵活性。

2. 光栅光谱仪
光栅光谱仪利用光栅的衍射效应,将光信号按波长 “打散” 成光谱序列。奥谱天成的光栅光谱仪优化了光栅刻线密度与探测器像素匹配,最高能实现 0.01nm 的分辨率,如同拥有超高倍放大镜,可精确捕捉食品中微量成分的光谱差异,为后续分析提供可靠数据。
1. 光谱吸收:成分识别的 “指纹图谱”

每种物质都有独&特的光谱吸收特性,就像人类的指纹。当光照射到食品上,其中的分子会吸收特定波长的光,形成特征吸收峰。例如,食品中的色素、防腐剂等添加剂,在特定波长下会有明显的吸收信号,通过检测这些吸收峰,就能判断食品中是否含有目标成分以及含量多少。
2. 光谱散射:表层与内部的 “透视眼”

西瓜透射光谱在线检测系统

预处理前后-西瓜样本光谱
光谱散射分为漫反射和透射。漫反射主要用于检测食品表层成分,当光照射到食品表面,部分光被反射回来,携带了表层物质的信息;透射则可以穿透食品,检测内部成分。比如在检测水果糖度时,利用近红外光的透射特性,就能获取水果内部糖分含量的信息。
3. 光谱荧光:痕量物质的 “显形剂”

一些物质在特定光的激发下会产生荧光,不同物质的荧光光谱不同。奥谱天成光谱仪利用这一特性,能够检测食品中痕量的污染物、添加剂等,即使含量极低也能被精准识别,成为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

1. 硬件性能:强悍配置应对复杂场景
奥谱天成光谱仪具备超高灵敏度,部分型号如 ATP5200P、ATP6500等,采用大数值孔径光学系统,配合超低噪声CCD电路和制冷探测器,能检测到食品中极微量的成分。光谱覆盖范围广,从紫外 180nm 到短波红外1700nm,满足不同食品组分的检测需求。同时,全密封光路设计与光纤传导技术的应用保证了在 - 20℃ - 45℃温度范围及高湿度环境下的稳定运行,适应食品加工现场的严苛条件。
2. 国产化创新:打破垄断引&领&行&业
作为国产光谱仪领&军企业,奥谱天成坚持自主研发,核心器件实现 100% 国产化,累计制定多项国家/行业标准。其研发的 ATP8000GC 全国产短波红外光谱仪,打破国外制约,性能对标同类进口,能够很好适配食品检测需求,让国产光谱仪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


1. 食品添加剂检测
在食品添加剂检测中,奥谱天成光谱仪能快速识别各类合成色素和防腐剂。例如,柠檬黄在 430nm 有吸收峰,胭脂红在 520nm 有吸收峰,苯甲酸钠在紫外 220 - 280nm 有强吸收带。通过检测这些特征吸收峰,无需复杂的前处理,就能对饮料、调味品等进行流水线实时监控,确保食品添加剂合规使用。
2. 农产品分选
在水果分选方面,利用短波红外光谱对果糖、葡萄糖的特征吸收,可快速测定水果糖度;结合硬度、色泽等数据,构建多维分选模型,实现对猕猴桃、苹果等水果的精准分级,分选准确率可达 98% 以上。对于谷物,近红外光谱仪通过漫反射采集表层光谱,可快速检测蛋白质、水分含量,助力粮食收购和仓储环节的质量把控。

3. 肉类水产检测
肉类新鲜度检测中,奥谱天成便携式光谱仪可在 10 秒内通过检测挥发性盐基氮(TVB - N)含量,完成生鲜肉品质分级。针对水产养殖,ATP5200P 型光谱仪通过检测水体叶绿素、藻毒素的荧光光谱,实时预警污染风险,从源头保障水产品安全。

4. 深加工食品质控
从食用油的脂肪酸组成分析,到奶粉中蛋白质、乳糖的近红外定量,光谱仪可嵌入食品深加工的各个关键工序。在婴幼儿配方奶粉生产中,在线光谱仪实时监测喷雾干燥塔出料的水分与营养素含量,及时调整生产参数,避免批次性质量缺陷,实现原料验收、过程控制、成品抽检的全链条质量管控。
光谱技术发展趋势
便携式设备普及:检测随时随地
智能化分选升级:科技赋能产业
国产光谱仪全球化:中国智造走向世界
奥谱天成光谱仪以科技为笔,在食品检测与分选领域书写着安全与品质的篇章。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与发展,它将继续为食品安全保驾护航,让消费者吃得更放心、更安心。
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化工仪器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化工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