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FTIR技术,鉴别伪劣织物
利用傅立叶 变换红外光谱( FTIR ) 技术,对织物进行无损鉴定,是鉴别伪劣织物的一种有效方法。
织物掺假
丝绸 、羊绒 等优质面料因其舒适肤感和韧性而广受欢迎。当然,这一点也体现在其价格中。糟糕的是,这些织物出现掺假甚至用廉价材料进行伪造的风险也随之增大。
例如,2014年,意大利的一起案件引起了轩然大波,因为其主管部门在羊绒制品中发现了老鼠的皮毛(及其他材料)[1,2]。因此,为防止伪劣,有必要对织物及原材料进行检测。在此情况下,我们可利用FT-IR来获得有针对性的伪造证据。
FTIR光谱法在织物分析中的应用
与其他众多行业一样,对织物生产商而言,时间就是金钱。因此,它们有必要尽可能高效地对织物材料进行检查。利用FTIR,可在短时间内,对大量天然和合成材料进行表征。除此之外,该技术还可用于对织物进行无损鉴定。这意味着,在分析过程中,材料的完整性或实用性不会受损。因此,这些材料仍可用于生产或进一步分析。
为展示FTIR光谱法在纺织工业中的应用,将介绍两个案例:ALPHA II FTIR 光谱仪和LUMOS II FTIR 显微镜。
案例#1:天然丝绸还是合成丝绸?
在此案例中,对两种假定的丝绸材料进行了比较。在开始分析之前,无需制备样本。只需将织物放置于ALPHA II光谱仪的检测台上,30秒即可完成检测。随后,配套软件会自动检查参考数据,以确定材料的“身份”。
然后,该软件利用一套已验证的包含丝绸及其他织物材料的红外参考光谱数据库,检索未知光谱的匹配项。如下图所示,第一种材料显然通过了测试,被鉴定为天然丝绸(A)。然而,第二种材料(B)未通过测试,被鉴定为廉价的聚酯纤维。
案例#2:羊绒还是粘胶纤维?
使用FTIR 显微镜 ,即使是单根纤维也可以进行分析以验证其身份。羊绒织物通常掺入了较廉价的合成或有机材料。为进行设想验证,将一根羊绒和一根粘胶纤维置于LUMOS II显微镜上(见下图(A))。然后,通过分析,得出高质量的FTIR光谱(B)。显然这两份光谱存在明显差异。通过将所得数据与经验证的参考数据进行比对,蓝色光谱被鉴定为羊绒(蓝色光谱),红色光谱被鉴定为粘胶纤维(红色光谱)。
结论
FT-IR光谱法是一种确定合成纤维、天然纤维和纺织物化学特性的成熟技术。ALPHA II FT-IR光谱仪和LUMOS II FT-IR显微镜均可用于检查原材料和成品的品质。使用者即使不需具备特定的红外光谱专业知识,也可完成分析过程。此外,该技术还是一种快捷无损的鉴定技术。样品在毫米级别以上的需要快速确定织物特性,ALPHA II将是非常方便的仪器。若要对织物中的单根纤维进行深度分析,自动化的LUMOS II将是很好的工具。
布鲁克给您提供从常规机到研究级的红外光谱仪,满足您各种检测需求。
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化工仪器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化工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